爱看中文网 > 相宝 > 第388章 众里寻它

第388章 众里寻它

爱看中文网 www.akzw.cc,最快更新相宝 !

    君山岛上住户不多,十来户,率属于君山农场旗下的一家茶厂,名称很有时代性——“东方红茶厂”。

    于淼的大舅哥罗友国陪两人上岛,谈到岛上住户,他撇撇嘴,“这里木通电,蚊子多,谁爱上这犄角旮旯?草深蛇虫也多,夜里都不敢出门。”

    现实情况还真是这样!

    此时的君山岛,就是一个大茶园。君山银针是湘南省每年出口创汇的标兵品牌之一。

    卢灿呵呵笑了两声——谁也想不到,三十年后君山一套别墅能抵得上沪上两套闹市房!(一四年君山推出十六套养生别墅,全部被人内购,根本就没面世,均价十二万八每平米)

    卢灿背着莱卡相机,真如同游客一般,沿着岛上小路,四处拍照。

    茶林茂密,人烟稀疏,同样有好处,那就是将早期建筑遗址很好的保存下来。

    一百年前的君山岛,可不是现在这等模样。

    君山岛的兴盛,源于贼窝子。洞庭湖八百里水域,五代后期,藏有三十六水寨,君山阿木寨(后来的杨幺寨)就是有名的水贼窝子之一。

    范文正的一篇《岳阳楼记》,君山岛另类抱大腿,第一次真正红火起来。

    南宋杨幺起义军的大本营就在君山岛,可惜,“草莽也称雄”的杨幺,被另一位民族英雄岳飞给灭了,只留下半边街、点将台、万人锅等遗址遗物。

    从宋末,直到明初,君山岛上匪患不绝。一直到明成祖朱棣,组建庞大的明代水师,将洞庭八百里水域拉网般梳理了几遍,才将湖内水荡中的匪患清剿完毕。

    此后,君山岛成为文人墨客聚会游赏之所,君山岛再度红火。

    《巴陵县志》记载,小小君山岛上,三十六亭,四十八庙、五井四台,清代乾隆年间,岛上居民最多是是僧侣,有度牒在册的僧人一百一十三人。

    清末民/国直至建国后数十年,君山岛再度红尘散尽,落于尘埃。

    散落在茶园之间的断壁残垣,记录了这里曾经的辉煌,还有今天的落寞。

    罗友国见卢灿窜来窜去的,四处扒拉陈砖烂瓦断石碑,心下颇有些不屑,这俩香江人真奇怪,这些东西有什么好看的?

    “卢先生,要不……我们去东方红茶厂讨杯水喝?”他指了指不远处的一处建筑说道。

    君山岛卢灿没来过,湘妃祠也只闻其名,这年代又没个地图。

    问罗友国,结果他也不知道老湘妃祠的遗址在哪儿,他只知道五几年,湘妃祠就已经破破烂烂的,六几年,有专门破四旧的队伍上岛,将岛上的飞来钟砸烂、彻底捣毁湘妃祠,岛上残存的寺庙彻底拆除。

    故此,卢灿和丁一忠每每遇到老旧遗址,都得扒拉一下。

    “喝水?”卢灿心急着找到湘妃祠遗址,本不想多事,不过,听到罗友国说的下一句话,他顿时点头同意。

    “两位喜欢古迹?茶厂那边也有啊!当年的杨幺寨就是那边,不过改成了现在的东方红茶厂。”

    也是,论起对岛上熟悉,没人和茶厂职工相比,去问问他们,要比自己在这瞎找强。

    卢灿笑着点点头,“好啊!刚好去尝尝正宗的君山银针!罗大哥稍后帮我问问,我能不能在他们这里采购点初茶回去?”

    见卢灿采纳自己的意见,罗友国也高兴起来,连连点头,“有的有的,即便仓库中没得,那些职工家中肯定还有私货,肯定能匀点给您的!”

    三人顺着山路往里走,也不过三五分钟,就看到茶厂。

    说是茶厂,其实更像小村落,位于两座小山峰的夹洼中。

    两排整齐的竹木结构的房屋相对,听罗友国介绍,左侧是厂房,右侧是员工家属院,中间是一块空场地。今天太阳好,不少人家在空场地上晾晒起棉被、衣服。

    这些人家,是茶厂的正式员工,必须坚守岛上。

    采茶时期怎么办?这十来户人家,肯定不够的?卢灿问了句。

    呵呵,多虑了!罗友国笑着告诉他,到了春季采茶时,农场领导会发动所有的员工家属,上岛采茶,按工分计酬。

    整个农场多少人?六千四百多正式职工!这么点茶山,不够分啊。

    空场的前面,堆着几捆毛竹,还有四五个篾匠正在劈竹青,貌似在制作湘妃竹躺椅。已经有两把竹椅已经成形,只是尚未最后走火(制作竹椅的最后一道工序——用明火燎一下)

    “欸!杨厂长在吗!这两位是香江客人,来岛上转转,想买点细茶,有冇?”罗友国也懂得扯虎皮做大旗,张口就将卢灿和丁一忠的侨胞身份顶出来。

    “香江的?”正在剖竹竿的那位中年人,放下手中的篾刀,打量卢灿两人。

    见穿着不俗,他笑着走过来,主动伸手,“我是东方红茶厂的办公室主任闵弘,不好意思,杨厂长去农场开会了,两位想要买茶,找我就行!”

    这位应该接受过正规教育,一口官普挺起来顺耳多了。

    “闵主任您好,我姓卢,来岛上游玩的,看见茶厂,便想着采购几十斤茶叶带回去。另外,我看闵主任做的那几把竹椅也不错。我家老人多,每人送一套,也要订购个七八套。”

    茶叶、竹椅,带回香江送人确实不错,尤其是这种带有墨迹斑点的湘妃竹所做的躺椅,很适合家中那些老人歇息品茗。

    “那感情好啊!”闵弘顿时喜笑颜开,仓库中的茶叶,那是公家的,卖多少与他一毛钱关系都没有。可这些竹椅竹榻,是他们这些厂内职工冬季闲着无聊,做点手工活,准备送到市集上赚点生活补助,没想到还有香江主顾上门。

    他指了指正在用明火焗竹竿的那位老师傅,“不是我替老刘师傅吹牛,他的竹木手工活,祖传的,岳州一绝!解放前,他家的竹木家具是沙市的抢手货!东瀛人特别喜欢!”

    江汉平原上,有一个城市叫沙市,在进入二十世纪后,绝大多数人没听说过。但在清末民/国,乃至建国初年,这座城市都非常繁荣。《马关条约》中,东瀛人指定的两大开埠港口城市之一,长江中上游物资转运、出口重镇,有着“小汉口”的美誉。

    能够成为沙市开埠抢手货,卢灿来了兴趣。不知这位刘老手艺究竟怎样?能不能比得上郑光荣叔叔?

    郑胖子正发愁好手艺人难找,如果这位刘师傅手艺好,将他带到香江,郑叔一定高兴!

    卢灿向那张已经成形的竹躺椅走去,“老师傅,我能搭个手吗?”

    老木工的都懂,搭手就是上手看货,但这种说法,在内陆已经很少见了。那位刘师傅六十岁左右,听见卢灿这句话,诧异的抬头看看,点点头,“你随便搭!”

    语气很自信啊。

    这是一把A字形支柱摇椅,底板为十五度的轻微圆弧,人躺在上面有轻微的晃动,很适合休憩。做工很不错,柔性竹板帘宽度一致,竹节排列整齐,靠背与椅面呈三十度角。左右扶手与地面平行,到抓手部位时,呈现一定弧度。

    枕颈为半爿竹筒镂空为八根拦柱,卢灿伸手按了按,弹性不错,背部竹片应该削过。

    卢灿将这把椅子侧放在地上,两手搭在A字架的两端,微微加力,左右晃动。

    他的这一手,倒是让刘师傅侧目,没看出来,年纪轻轻,竟然是个老手。

    卢灿的手法,有什么特别的吗?

    竹躺椅的质量好坏,在于“前后劲”,而不在于“上下劲”。因此卢灿的检验手法,是侧倒左右摇晃,检验各个衔接部分是否严密。

    如果有“嘎嘎”声音,竹椅做得再漂亮,质量也不行。

    这些还是郑光荣教给他的。

    这把椅子的声音是轻微的吱吱声,很结实!

    卢灿将竹躺椅扶正,冲着老师傅竖起大拇指,“师傅手艺真好!”

    “嘿嘿!”刘师傅面带得色,反问道,“看小兄弟手法娴熟,家中也是做竹木活的?”

    “我一位世叔,在香江开了两家家具店,接触多一些。”

    卢灿又按了按其它两把竹凳和竹榻,做工都不错,竹雕手艺也很好。尤其是四角竹榻,放置茶盘茶具,休憩时,非常搭!

    “闵主任,这种湘妃竹躺椅,我订购八张,另外这种小竹榻,也来八张。”卢灿正愁着找不到借口包船运送师门藏品,这下有了——这些竹躺椅、竹榻的运输,是很好借口。

    “这么多啊?”闵主任看看刘师傅。

    “八套?”老刘师傅捻捻胡须,“需要三四天时间,你能等得急吗?”

    正合适!卢灿连忙点点头,“没问题,我稍后给点预付款。阿忠,四天后,你带田哥拉取货。我稍后再去买点茶叶,你们到时候一道带走!”

    丁一忠明白过来,点点头。

    卢灿又扭头对罗友国说道,“罗哥,那天阿忠带人来,还需要包你家的船用用,行吗?”

    “木问题!”罗友国拍拍胸口。

    交易谈成,卢灿原本想问问刘师傅是否愿意去香江,可现场人实在太杂,想想后,他还是没说出口。这次回港后,劝郑叔也回内陆看看,再来拜访吧。

    闵弘殷勤的邀请卢灿和丁一忠去办公室,为他们现场冲泡了君山银针。

    君山银针芽头茁壮挺直,大小长短均匀,白毫完整鲜亮,芽头色泽金黄,卖相非常漂亮。冲泡时,开始芽头全部冲向水面,状如一柄柄小剑刃冲天;芽柄芽身汲水后,徐徐下沉,茶芽幼叶微张,三瓣嫩叶如一朵朵空谷幽兰,茶香扑鼻。

    香气鲜嫩清香,滋味甘醇甜和,叶底黄亮匀厚,汤色杏黄明净。

    色、香、味、形俱佳,好茶!

    卢灿心情很好!好的不得了。

    刚才品茶的过程中,他旁敲侧击的询问,岛上最近几十年有没有什么生客到来,没有!

    破四旧队伍登岛大肆破坏之后,岛内再也没什么人来游玩过。

    他从闵弘的口中还得知,岳州政府,正准备复原岛上的古建,只不过目前还缺少资金。

    湘妃祠遗址在哪儿?闵弘一说,卢灿意识到自己刚才走岔了。自己和丁一忠走的是西南线,老湘妃祠遗址在岛东南面,南辕北辙,难怪找不到。

    闵弘还提到,那附近还有一片残碑的碑林,不难找。

    卢灿心头一阵悸动,碑林!

    是的,师门藏宝,就在老湘妃祠后面的碑林石壁涵洞里。

    安排罗友国在茶厂等自己,卢灿带着丁一忠,直奔老湘妃祠遗址。

    不远,不到十分钟,卢灿便看到一片断碑残林,再往前,便看到大约半亩的碎砖烂瓦乱石,还有坍塌的墙壁,这应该就是湘妃祠遗址。

    这里是一片陡坡,湘妃祠在下,碑林在山坡中部。

    阿尔萨汗老先生的日记记得很清楚,老湘妃祠的右侧,是南叶家族的家祠。家祠的后门通往碑林的石径,与第四块和第五块青石板相对的碑林石刻,就是涵洞入口。

    不难找!

    尽管石板已经碎裂,但还是能清晰的找到那面石刻。

    卢灿心头狂跳,没错,这面石刻凿为窗形,窗形四周为灰粉勾勒。

    这方石刻的落款为叶素云,这是叶方纲的祖父叶继雯老先生的表字。

    老先生所题的是李太白的《游洞庭》:“南湖秋水夜无烟,耐可乘流直上天?且就洞庭赊月色,将船买酒白云边。”

    卢灿低头,很快找到一块周边用灰粉勾勒出玖字花纹的石块,用力按住,往里推。

    “轰隆隆!”一阵响动之后,那窗形石刻,竟然神奇的往后缩进山体一米,露出三尺高的空洞!能看见两级台阶向下。

    难怪用灰粉勾勒窗边?这是掩饰缝隙痕迹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