央视评论陈昌文

枯索/著

2024-02-23

书籍简介

援挝抗越,卸甲归田,带领村民,脱贫致富;

首章试读

贵州农村有句老话:买猪看蹄爪,细娃看从小。说一个人长大之后,有没有成就,看他小时候的行为就可以判断。 当然,古人的语言技巧,一向是面面俱到,从来不会将话说死,比如关于读书,一说百无一用是书生,讲读书无用;二说书到用时方恨少,讲读书有用。 或许这句老话有一些武断,但总结历史大数据,大多数名人在小的时候都有一些不凡的故事,比如孔融让梨、司马光砸缸…… 不过我们今天讲的这个故事里的主角,他小时候的惊人之举,未让他成为古今中外名人中的一员,却也颇多可歌可泣之事,值得传颂,是故笔者特撰写此文,以了心愿。 1965年的冬天,黄昌文九岁,正上小学三年级,虽然祖上三代都是贫民,他在读书上却有极高天赋,成为人们口中品学兼优好学生。 更是不畏权威,伟大真理的追求者。 能让黄昌文誉满家乡,第一功臣就是他的老师何方云。 公办的学校,师资力量不够,一些文化水平不够,却认识一些字的人便得以机会进入了教学系统,成为代课老师,何方云就是其中一员。 在一堂语文课上,何方云教导学生们诵读课文,声音高昂,激情澎湃,他读一句,学生们读一句,如琴瑟合鸣,琅琅读书声传出教室,与其他各班的声音交织成美妙的战歌,如同田间地里正火热开展的生产斗争号角。 一切是那么自然、流畅、和谐。 然而黄昌文突然站起来,打断了这个美妙的韵律,他说:“老师,你读错了。” 何方云虽然喜欢黄昌文这个学生,然这种无理由、未经批准的发言还是惹恼了他。“老子能读错?你特么斗大的字不认识一箩筐,你说老子读错了?” 没有人能忍受美妙韵律突然被打破带来的糟糕心情,这让为人师表的何方云口吐芬芳。 黄昌文知道斗比箩筐大,也知道何方云生气了,但还是坚持已见:“书上印的是两个字,你读了四个音。” 他不认为自己错了,即然是错误,就必须指正。 何方云一愣,从来没有学生因为这个问题在课堂上向自己发过难,而他在第一堂课把这个问题解决之后,也从未仔细思量,...

首 页章节目录立即阅读